春分时节话春捂
作者:吴淑云
3月20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四个——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此日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
春分时节,大地一片娇柔,人们的心情也处于亢奋状态,急于脱下棉服,换上裙装,露出婀娜多姿的身形,融入美好的春天里。春天的气温,忽上忽下,波动较大。2月21日最高温度达到24°,阳光明媚,街上,公园很多人都穿上了连衣裙,甚至有的人穿上了吊带装。一周内温度接连跳水,最低一天的最高温度是6°。穿上羽绒服都不觉得热。一些手脚勤快、利落之士早已将冬装清洗干净打包收藏。又不想重新拿出穿上,就那么干冻着。结果咳嗽,感冒纷沓而至。那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中招呢?
一、正确春捂
春捂一定要科学地捂,捂得不对,反而会引起伤风感冒。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但穿棉袄、捂全身、不分温度一直捂,这些不科学的春捂反而会造成身体不适。
春捂的临界温度
一般而言,15℃是一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考虑减一点衣服。
如果捂的时候不出现口干咽燥、冒汗等,即便气温达到或高于15℃,也不必急于减衣物;如果感觉捂出了汗,即便气温未达到15℃,也应考虑适当减衣物。
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就可以考虑结束春捂。
二、春捂的注意事项
1. 春捂的重点在人体下半部
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纵然气温升高,亦不可骤减下身衣物,以免关节炎、胃肠疾病的发生。
2. 春捂以人体感受到温暖为主
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春捂不是非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会损伤阳气。
3. “上薄”也不是只穿一件
“上薄”指的是双手裸露,但胸和背还需要保护,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儿童而言,胸背部位仍要注意保暖。
三、合理用药
那么如果已经感冒了需要吃抗生素吗?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大部分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于病毒引起的感冒,抗生素其实是无效的,大部分人在经过约一周左右的病程后可自行痊愈。
只有一些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感冒,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地使用抗生素。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上一篇: 生活中如何预防肝硬化
下一篇: 服用改善睡眠的药物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