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结直肠癌
作者:吴淑云
一位78岁高龄的老爷子大便性状改变一个月,开始没太在意,因为刚从国外回来,以为是吃五分熟牛排引起的,家人劝他查个便常规加潜血,做个肠镜排除一下,结果发现了直肠癌,术后情况较好。重视健康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最可靠的方法。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8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例,死亡病例19.1万例;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通过筛查可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在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开展的对全市年龄>50岁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筛查可提高早诊率,降低病死率。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大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镜筛查。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研究结果显示,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可提高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自我感知肠道疾病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或交替出现。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二、 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有没有这些疾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家族史,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三、身体上出现的变化
1、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
2、腹部视诊和触诊,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
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向肠外浸润情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指套有无血染。
4、三合诊:对女性直肠癌患者,如怀疑肿瘤侵犯阴道壁,推荐行三合诊,了解肿块与阴道后壁的关系。
四、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
4、大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血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
6、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和治疗前,评价疗效和随访时必须检测外周血癌胚抗原、CA19-9;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甲胎蛋白;疑有腹膜、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五、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
疑似结直肠癌者均推荐行全结肠镜检查。
但以下情况除外:
(1)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
(3)肛周或严重肠道感染。
内镜检查报告必须包括:进镜深度,肿物大小、距肛缘距离、形态、局部浸润的范围,对可疑病变必须行活检。
由于结肠肠管在检查时可能出现皱缩,因此内镜下所见肿物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可能存在误差,建议结合CT、MRI或钡剂灌肠明确病灶部位。
上一篇: 啥叫失智失能症
下一篇: 秋冬之际老年人如何预防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