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和病理学确诊结直肠癌的作用
一、影像
(1)CT:推荐行胸部+全腹+盆腔CT增强扫描,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肠癌TNM分期:随访中筛查结直肠癌吻合口复发及远处转移。
②判断结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瘤的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的效果。
③鉴别钡剂灌肠或内镜发现的肠壁内和外在性压迫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明确其性质。
④有MRI禁忌证的直肠癌患者;但CT评价直肠系膜筋膜状态的价值有限,尤其是低位直肠癌。
(2)MRI。
①推荐MRI作为直肠癌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需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行基线和术前MRI检查,以评价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如无禁忌证,建议直肠癌行MRI扫描前肌注山莨菪碱抑制肠蠕动;建议行非抑脂、小视野轴位高分辨T2WI成像;推荐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尤其是新辅助治疗后的直肠癌患者;对于有MRI禁忌证的患者,可行CT增强扫描。
②临床或超声、CT检查怀疑肝转移时,推荐行肝脏MRI增强成像(建议结合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
(3)超声影像学检查:推荐直肠腔内超声用于早期直肠癌(T2期及以下)分期诊断。
(4)X线检查:推荐气钡双重X线造影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方法,但不能用于结直肠癌分期。疑有结肠梗阻的患者应谨慎选择。
(5)PET-CT: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对于病情复杂、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术前检查提示为Ⅲ期以上的结直肠癌,为了解有无远处转移,可推荐使用。
(6)排泄性尿路造影:不推荐术前常规检查,仅适用于肿瘤较大且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1、结肠癌临床关键问题的影像学评价
推荐行全腹+盆腔CT(平扫+增强)扫描,可以兼顾肿瘤本身及转移瘤好发部位肝脏。影像科医师需评价结肠癌TNM分期及有无壁外血管侵犯。其他远处转移瘤如肺转移瘤的筛查,推荐行胸部CT检查;PET-CT有助于筛查全身转移瘤。
2、直肠癌临床关键问题的影像学评价
(1)推荐直肠癌患者行盆腔MRI检查。需明确肿瘤的位置、TNM分期、直肠系膜筋膜状态、有无壁外血管侵犯。
(2)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瘤的筛查,肺部推荐行胸部CT扫描;肝脏推荐行肝脏MRI增强成像、CT增强扫描或超声造影检查,如条件允许建议首选肝脏MRI增强成像;全身筛查建议行PET-CT。
二、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病理学报告是结直肠癌的治疗依据。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的病例进行规范性结直肠癌治疗。因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学检查不能确定有无黏膜下层浸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建议临床医师综合其他临床信息包括内镜或影像学检查评估的肿瘤大小、侵犯深度、是否可疑淋巴结转移等,确定治疗方案。
1、低位直肠肿瘤可能涉及保肛决策时,建议病理科医师在报告中备注说明活检组织是否达到"癌变"程度。推荐对临床确诊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RAS、NRAS基因突变检测,以指导肿瘤靶向治疗。BRAF V600E突变状态的评估应在RAS检测时同步进行,以对预后进行分层,指导临床治疗。
2、推荐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或微卫星不稳定检测,用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筛查、预后分层及指导免疫治疗等。
3、MLH1缺失的错配修复蛋白缺陷型肿瘤应行BRAF V600E突变分子和(或)MLH1甲基化检测,以评估发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风险。结直肠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目前尚无规范的检测判读标准,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可适当开展相关工作。
上一篇: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下一篇: 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