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作者:吴淑云
一、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情况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HCV易感。据WHO估计,2015年全球7 100万人有慢性HCV感染,39.9万人死于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
2006年,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约560万,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共计约1 000万例。全国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0.53%)高于南方(0.29%)。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1~4岁组为0.09%,50~59岁组上升至0.7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荟萃分析显示,全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60% (0.40%~0.79%);儿童抗-HCV阳性率为0.09%~0.26%;孕产妇抗-HCV阳性率为0.08%~0.50%;吸毒人群(包括社区或公共场所的毒品吸食者、静脉药瘾者、自愿或强制接受戒毒或美沙酮治疗人群)抗-HCV阳性率为48.67%(45.44%~51.89%);血液透析人群抗-HCV阳性率为6.59%;男男同性恋(MSM)人群抗-HCV血清阳性率约为0.84%。
二、基因分型
我国常见的是HCV 1b和2a基因型。其中以1b型为主,其次为2型和3型,基因4型和5型非常少见,6型相对较少。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基因1型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比例,西部基因2型和3型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比例,南部(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和西部地区,基因3型和6型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比例,特别是在重庆、贵州、四川和云南,基因3型比例超过5%,在基因3型中,基因3b亚型流行率超过基因3a型。混合基因型少见(约2.1%),多为基因1型混合2型。我国HCV感染者IL-28B基因型以rs12979860 CC型为主(84.1%),而该基因型对PegIFNα联合RBV抗病毒治疗应答较好。
三、HCV主要经血液传播,途径包括:
1、经输血和血制品、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传播。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2015年开始对抗-HCV阴性献血员筛查HCV RNA,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但是,目前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有1993年以前接受输血或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的历史;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与HCV感染者性接触和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四、丙肝暴露的处理
发生HCV意外暴露后,需要立即清洗消毒,并检测外周血抗-HCV和HCV RNA,如果均为阴性,则在1周后和2周后再次检测HCV RNA,如果HCV RNA仍然为阴性,基本可以排除感染;如果1周或2周后HCV RNA阳转,可以再过12周观察是否可以发生HCV自发清除,如果不能自发清除,HCV RNA仍然阳性,则可启动抗病毒治疗。
上一篇: 捕捉住心梗的蛛丝马迹
下一篇: 患有甲状腺疾患的孕妇需要食用碘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