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民

孙亚民
研究员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PI
学术组织任职:
2024年12月-至今,中国微生物学会智能计算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23年7月-至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25年2月-至今,中国预防医学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委员会 委员
研究方向:
生物信息学与流行病学,专注于微生物基因组进化及传染病溯源、监测及预警。
教育工作经历:
2002-2009,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学士
2006-2009,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硕士;
2009-2012,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博士;
2012-2015,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
2015-2024,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心主任/总经理;
2024-至今,球盟会qmh网页版登录,研究员
代表性论文:
1. Qin T, Han L, Sun Y (co-first author), Qin X, Xu J. Silent outbreaks of psittacosis revealed using 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Lancet Microbe. 2025 Jan 21:101061. doi: 10.1016/j.lanmic.2024.10106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855248.
2. Sun Y (co-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M, Lin W, Dong W, Xu J.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Omicron variant BF.7 and BA.5.2 pandemic in China. J Biosaf Biosecur. 2023 Mar;5(1):14-20. doi:10.1016/j.jobb.2023.01.002. Epub 2023 Jan 25. PMID: 36718149; PMCID: PMC9876032.
3. Sun Y (co-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M, Lin W, Dong W, Xu J. Massive-scal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SARS-CoV-2 mu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mLife. 2022; 1: 311-322. doi.org/10.1002/mlf2.12040
4. Sun Y (co-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W, Dong W, Xu J. Origi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J Biosaf Biosecur. 2022 Jun;4(1):33-37. doi: 10.1016/j.jobb.2021.12.001. Epub 2021 Dec 31. PMID: 35005525; PMCID: PMC8718870.
5. Li Y, Gao L, Pan Y, Tian M, Li Y, He C, Dong Y, Sun Y (co-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Z.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of the jellyfish Rhopilema esculentum. Gigascience. 2020 Apr 1;9(4):giaa036. doi: 10.1093/gigascience/giaa036. PMID: 32315029; PMCID: PMC7172023.
工作亮点:
(1)构建呼吸道传染病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整理第三方临床检验数据,构建覆盖31个省、314个城市、4518家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信息网络系统,以该系统数据为依托针对29种呼吸道病原体开展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相关成果在Lancet Microbe等杂志发表。
(2)构建传染病分型、鉴定和溯源web server系统(https://tracepatho.com/)。该系统整合了27种传染病病原体超过24万基因组并实时更新,内置了52个独立的传染病病原体分型模块,可以实现常见传染病的分子分型,部署了基于LCA算法的传染病溯源模块,可以实现27种常见传染病的“株水平”溯源,平台的溯源算法连续三年在“联合国秘书长调查机制”能力评测中表现出色,获得表彰。
(3)提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鼠起源假说。首次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发现鼠适应性突变位点,提出奥密克戎鼠起源假说,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等杂志,被国内外10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用超过400次。
(4)开发新冠病毒自动化监测和预警系统(MVMPS)。通过对800多万个新冠病毒基因组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新冠病毒的突变特征和演化趋势,建立了新冠病毒变监测模型,并开发了新冠病毒自动化监测和预警系统。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网站报道了该系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监测预警系统产生的监测报告通过多种途径被中国工程院、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采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Life和Journal of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等杂志上。
(5)与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合作,在新冠疫情期间创建了“南开释疫”平台,为公众科普新冠疫情相关知识,该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60万人次,以该平台为依托,关于疫情防控的科普得到新京报、经济观察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后续报道。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nksunyamin@aliyun.com
工作电话:010-8432262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