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首次验证BAVENO VII关于肝硬化再代偿的定义,并提出关于肝功能稳定改善的细化标准
2022年8月26日,球盟会qmh网页版登录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球盟会qmh网页版登录谢雯教授团队在肝病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了题为“Validation of Baveno VII criteria for recompensation in entecavir-treated individual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Baveno VII共识提出的肝硬化再代偿定义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进行了验证,并首次提出了该类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实现再代偿所需的肝功能稳定改善标准。球盟会qmh网页版登录王琦副教授、赵红主任医师和博士研究生邓优为共同第一作者,贾继东教授和谢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HBV 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全球约有820,000人因HBV感染导致死亡,其中大部分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其中,中国的感染HBV约占全球慢性HBV感染的三分之一。大量研究证实,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可显著抑制HBV复制,进而改善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许多研究还表明,NAs 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长期预后,即使是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2021年Baveno VII共识首次提出了再代偿的定义,其要点是:(1)肝硬化的主要病因的去除/抑制/治愈;(2)不再发生腹水(停用利尿剂)、脑病(停用乳果糖/利福昔明)及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至少12 个月;(3)肝功能检查中的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胆红素稳定改善。然而,上述再代偿定义并未给出肝功能稳定改善的临界值,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判断。
为回答上述重要临床问题,贾继东教授、谢雯教授对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支持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该项目由京津冀10家医疗机构参与,历时5年,共入组320名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在283名完成了120周随访观察的患者中,92.2%(261/283)的患者HBV DNA水平达到了低于检测下限,60.4%(171/283)的患者实现了BavenoVII共识所定义的再代偿,即腹水消退、无肝性脑病再发生和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持续大于12 个月。
更为重要的是,团队还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再代偿所需的肝功能稳定改善的判定标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10分 和/或 肝功能试验指标恢复至Child-Pugh A 级肝功能水平(白蛋白 >35 g/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0 和总胆红素<34 μmol/L)。按照该标准,本队列中56.2%(159/283)的患者完全满足Baveno VII 共识中的肝硬化再代偿定义。 本文是首个对Baveno VII共识关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再代偿的定义进行验证、并提出肝功能稳定改善具体标准的研究报道。该团队利用前瞻性中国队列研究数据为国际共识定义提供了及时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并细化和完善了其具体标准,同时也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上一篇: 战疫日记 |我们“90后”,一定行!
下一篇: 战疫日记 | 在坚定的“逆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