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qmh网页版登录

健康科普

世界献血者日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1-06-15 点击量:


作者:吴淑云

2001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第八届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国际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四家旨在提高全球血液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倡导将每年的6月14日取名为“世界献血者日”,建议从2004年起正式推行。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特斯坦纳的生日,将此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并为全球统一庆祝活动提供了特别的机会。2004年6月14日是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

一、血液的主要成份及功能是什么?

血液是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它的机能是运送氧气到身体各部,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其次是白细胞,它能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其它异物的侵袭,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再者为血小板,当人体出血时,它可以发挥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浆中的90%是水,其余为蛋白质、钠、钾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它维持人体正常的血压和血液酸碱度。

二、为什么提倡成分输血?

⑴提高治疗效果。可按病情需要选择用血,如:贫血输红细胞,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烧伤患者输血浆等。

⑵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增加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率。

⑶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可长期保存的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制品可以保存1年;短期的如血小板在22℃震荡箱内可保存3~5天。

⑷一血多用,节省血源。将一袋血分成各种成分就可派出多种用途,治疗多个患者。

⑸减少输血传染病。由于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细胞、冷沉淀和凝血因子等成分中,大多数输血患者并不需要这些成分。

三、献血者血液化验有哪些项目?

⑴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 男性大于1.052,女性大于1.050。

⑵血型定型: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必要时可做Rh血型筛查。

⑶肝功能检查: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为指标,赖氏法测定应小于25单位(该指标不合格不宜参加献血,但不表示肝功能必定有问题)。

⑷血液传染病检查:目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四项。凡一项阳性者不得参加献血。

四、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献血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前应把手臂特别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洗干净。献血的当天早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鸡蛋等。献血前两餐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食品,如肥肉、油条等,不要吃药、饮酒。献血完毕,针眼处要压迫数分钟,以免血液外溢。针眼处一旦发生青紫,热敷几次,两天后便可消失。献血后1-2天内针眼不要着水,不要做剧烈运动。适当补充营养,切勿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肠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