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qmh网页版登录

工作动态

来自一线医生的感悟:是梦不是梦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0-02-04 点击量:

这是我院一线医生点点感悟:

被噩梦惊醒!看看时间,凌晨3点,想想ICU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也正是灯火通明。睡不着,思绪一下子回到2003年SARS病房,那时,初出茅庐的我,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临床经验都显得单薄乏力,还有早期对于SARS病原的无知,治疗上的探索和茫然,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更无助的是,对于危重SARS患者的救治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过了17年,可永远也不能忘记简陋ICU病房中给自己的同行进行呼吸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景,永远也不能忘记无创机械通气插两根输氧管时病人仍然呼吸窘迫的样子,永远也不能忘记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北京街头和地坛人互相鼓励互相依偎加油的热烈场面!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历史绝不会重演。那天上午,全院专家给两位危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会诊,其中82岁老爷子合并有严重的基础肺病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更是雪上加霜,院外无创通气24小时,血氧持续在70%左右,呼吸衰竭不能纠正,命在旦夕。作为全国知名重症及传染病专家,刘景院主任对病情的判断和把握,准确而及时,而且我们科重症的技术和设备足以应付所有的疑难的呼吸及循环支持。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地坛医院,学科齐全,兄弟科室个个实力雄厚,后勤保障充分有力。看看我们检验科一天两次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能力,看看我院派往武汉等地的高级别指导的专家名单,看看我们医院的表现。

下午两点会诊一结束,在刘景院主任的指示下,决定给82岁的老爷子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面对高龄,严重基础肺病,球囊加压通气氧合也只能80%左右,高传染性疾病,插管时暴露风险成倍增加的不利因素,插管前我们采取了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以及预判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准备充分,训练有素,抢救过程有条不紊,当接上呼吸机,监护仪上的血氧一点点升至90%,老爷子紫绀的嘴唇慢慢变的红润,生命在这里得到延续。

看着逐渐泛白的窗外,思绪仍不能平静。想起在2003年SARS中殉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丁秀兰主任医师,想起呼吸困难的丁主任对我们的殷殷嘱咐,你们要好好保护自己……又想到我们现在病房,我们拥有的先进的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氧气呼吸机,数十台顶尖有创呼吸机,还有最先进的4台ECMO,心里五味杂陈,眼睛不仅又湿润起来!

历史惊人的相似,但又有本质的区别!